扎根农村基础教育的“发明家”
——记平阴县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刘小虎 (之二) 辛勤,耕耘在发明的原野
“大家都认为发明创造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,可我要让大家知道,只要会1+1,就能搞发明。”通过发明创造找到业余生活重心和乐趣的刘小虎,决心要让更多的人认识、了解发明创造。在学校的支持下,他专门开设了发明创新学校课程,使发明创造课堂化、大众化,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。山东高考推行“3+x+1”模式后,学校考虑他的发明特长,安排他成为了一名专职的通用技术教师,这给了他更大的发挥才能的舞台。
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发明创造,在教学过程中,刘小虎总结出一套1+1发明创造教育体系。“只要您会算1+1,只要给我一小时,我就能教会您发明创造!”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在他看来,发明创造就像算1+1一样简单,事物组合加改造就是发明创造。每个人具备发明创造的潜能与基础,只是发明创造的大门还在心中尘封,需要有个人来打开它。2008年,刘小虎凭借“1+1发明创造训练魔盘”参加中央电视台“我是发明家”比赛,最终闯进全国12强。其创立的“1+1发明创造”教育体系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推广。他还编写完成了30多万字的学校课程资料《1+1发明创造》三件套:即一本特色教材,一个发明训练模板,一盘发明讲座光盘,力求将发明创造简单化和趣味化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亲近发明创造,参与发明创造。
筑梦,收获了桃李满科园
为推行刘小虎创立的“双普教育”(科普教育与普法教育),提高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,平阴一中投资24万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高规格、综合化的科教基地——小虎工作室暨双普教育实验室,为素质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。工作室成立后,刘小虎便和同学们一起在这里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。便携式电动拧绳机、无声环保修正液等大量学生的创意,在这里变成现实。不少“后进生”也在这里重新找到了自信,寻回了成长的方向。胡宗磊,一个老师眼中的“调皮”男孩,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好,自己也对高考丧失了信心。可在听过一次刘小虎的发明创造课程后,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,整天泡在图书馆、工作室里,与刘老师一起研究新的发明创造。终于,他发明的“竖涂考试答题卡”在第六届“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”活动中荣获山东省唯一金奖。
像胡宗磊一样,刘小虎的许多学生因为专利受益。2010年高考,李晓东和崔帅两位同学凭借专利参加自主招生,被中国海洋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最好的专业提前录取。2007年考入山东科技大学的于磊,2009年参加首届山东省高校发明产品比赛获山东科技大学唯一的金奖,现已被所在学院破格保送为该校的研究生。
创新并不难,难的是创新思维的培养。为了更好地普及发明创造,刘老师正在积极筹建“1+1青少年发明网站”,网站建成后将免费为省市青少年开展科技教育和知识产权服务,让更多的孩子从小了解发明创造,激发创造潜能,为构建创新型基础教育体系贡献力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