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富路上的“领头蜂” —— 记平阴县安城镇双井村致富能手孙富荣
她貌不惊人,却有一股决不认输的韧劲;她身在农家,却为群众脱贫致富任劳任怨;她默默无闻,却深受群众尊重和信任。十多年她充分发挥大山的优势,带领山区群众走上一条勤劳致富的新路子。她就是安城镇双井村的妇女主任——孙富荣。她带领周边3村100多村民,在山靠山,大力开发养蜂产业,被附近的老百姓戏称为"领头蜂"。 孙富荣是一名普通党员。近年来,她不但自己靠养蜂富了起来,而且带动周围的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。1995年,孙富荣为脱贫致富陷入了苦苦的深思。瞅着穿梭于花丛之中的蜜蜂时,她眼前一亮:何不靠养蜂来致富?经过细心的考察,更加坚定了她养蜂的决心。说干就干,她拿出3000元钱一下子买回了15箱蜂,开始了自己的养蜂业。养蜂初期,她一方面购买养蜂书籍认真学习,另一方面虚心向有着丰富放蜂经验的南方人学习。为了能让蜜蜂采到优质蜜,提高蜂蜜产量,孙富荣根据蜜源情况不断变换养蜂地点,经常夫妻二人露宿在深山中,靠着能吃苦的韧劲,她边学边干,当年就由15箱蜂发展到35箱,年收入达到了1万元。 孙富荣自1997年加入党组织以来,始终没有忘记一名党员的职责,总想着能为乡亲们做点什么。用她自己的话说:"党员不能只是挂在口头上,是党员,就要讲奉献,实实在在地为大伙儿做点贡献。"她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养蜂初试成功的孙富荣决定带领乡亲们用蜜蜂这把"金钥匙",向祖祖辈辈都守望着的大山"要钱"。要带大家跟自己一起养蜂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,对养蜂一窍不通,生怕养不好赔了本钱。孙富荣看出了大家的心思,便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养蜂技术传授给大家,并且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下载最新的养蜂技术、信息,与大家共同学习、共同进步。为了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,孙富荣还承诺:自己可以将种蜂以成本价赊给大家,到秋后如果养蜂不挣钱,赊给大家的种蜂一分钱都不要,而且自己免费为大家提供技术服务。临村有户人家家庭生活困难,妻子体弱多病,有两个孩子上学,孙富荣得知这一情况后,便把种蜂免费送给他。见孙富荣对养蜂致富如此有把握,乡亲们也纷纷从她那里赊来种蜂,以极少的投入试着养起来。如今,当初生活困难的那户人家养蜂已达20箱,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。 孙富荣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,讲究的是实事求是,诚信经营。由于有了头一年的铺路,每年都会有蜂产品商贩慕名找来,孙富荣总是为他们免费提供装蜂产品的器皿,以便优先收购。而每在这时,也总会有投机者前来与蜂农做买卖。曾经有一位做蜂产品生意的商人主动找到孙富荣,很直白地说:"大姐,不瞒您说,多年来我既收购蜂蜜,也做白糖生意,我可以把白糖以批发价卖给你,你把糖水兑在蜂蜜中,勾兑后的蜂蜜我全部回收,包你一斤糖可以赚1.5-2元,很多人都这么做,外行人根本看不出来。看你们从东北来,费用这么大,能多卖一分是一分,你说说大家,我们一起做生意怎么样?""我们早就知道往蜂蜜里兑白糖可以多赚钱,但这么做属于欺骗,他们不会同意这么做,我更不能同意。"孙富荣拒绝了前来与自己做生意的"好心人",找上门的商人也只好摇摇头不理解地离去。凭着质量好,孙富荣一行人的蜂蜜开始畅销起来,但他们向来讲诚信,答应卖给谁的就卖给谁,从来不以价格高低定买主。时间久了,大家都爱和他们做买卖,孙富荣带领着众乡亲在蜂产品市场上博得了好声誉,闯出了致富路。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和闯劲,孙富荣先后被评为"致富女能手"、"优秀共产党员"等荣誉称号。目前,她这个经验丰富的"领头蜂"正带领着村民追花夺蜜,创造着更加甜蜜的生活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