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,应适应并引领新常态,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。这需要在思维观念、责任担当、推动落实中展现“新状态”、释放新活力、谋求新作为,真正担当起推动科学发展的时代重任。
思维观念要有“新状态”。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阶段性特征,需要各级干部打破一切不合时宜、妨碍改革发展的思维定势,着力形成领导经济工作的新理念、新模式、新方法。要有理性“新认知”。正确、理性、客观地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,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认识和判断上来,摆脱“高速期待”,消除“换挡焦虑”,深刻认识和把握“稳中求进”的总基调。要有健康“心常态”。保持“不急于求成”的心态,解决好观念“转不过弯”、谋划“把不准脉”、行动“提不起劲”、工作“上不了手”等问题,以不折腾、不懈怠、不浮躁的平和心态谋划好新常态下的发展。要有战略“新思维”。根据经济新常态下“调档转向”的要求,“爬好坡道”,高度重视防范各种风险,保持合理的经济发展速度;“走好弯道”,在产业转型升级中,积极探索创新发展、转型发展、特色发展新路,抢占发展先机;“避免岔道”,走出“增长过度依赖扩大投入、投入过度依赖要素消耗”的惯性思维,学会向全面改革要动力、向结构调整要助力、向民生改善要潜力,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。 责任担当要有“新状态”。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各种风险和挑战,需要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,提升担当境界,落实担当责任,将经济发展重点引领到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的路子上来。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。坚持原则不退让,在是非面前旗帜鲜明、原则至上,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、动真碰硬,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较真、敢于斗争,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豁得出来、顶得上去,决不做无所事事的“太平官”、不做逃避责任的“滑头官”、不做因循守旧的“平庸官”。要有敢于担当的能力。怀着对“能力不足”的深切忧患,在强化政治理论、法治法纪、业务知识学习中补足敢于担当的“精神钙质”,修炼能干会干的“过硬内功”,锻造担当尽责的“看家本领”。 推动落实要有“新状态”。新常态不是“为官不为”的挡箭牌。不唯GDP,绝不等于“脚踩西瓜皮,滑到哪里算哪里”。要在抢抓机遇中推动落实。不能只看到“三期叠加”复杂形势带来的压力,也不能只看到新常态带来增速回落、结构调整的阵痛,更要看到经济增长动力更加多元、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带来的新机遇,看到危与机同在、破与立并存,只要研判好、把握好发展规律,找准自身发展定位,在调中求进、改中激活、转中促好、变中取胜,逐步化解经济发展的难题和矛盾,打开束缚经济发展的瓶颈,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。要在改革创新中推动落实。运用改革精神和创新办法,千方百计释放改革红利、开放红利、创新红利和制度红利,扩大增长点、抓好关键点、稳控风险点、抢占制高点。要在凝心聚力中推动落实。对确定的工作目标,不能左顾右盼、瞻前顾后,要统一思想认识,整合各方资源,把心思和力量凝聚到既定目标的每一个过程、每一个环节上来,在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过程中,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“获得感”。 |